汉语哲学的未来在于能够用汉语讲出代表时代思想高度的哲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震[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

出  处:《外国哲学》2022年第2期10-15,共6页

摘  要:首先祝贺北京大学汉语哲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一百多年前,北京大学首先成立了哲学门,可能就进入了所谓Philosophy in China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开始以汉语来翻译哲学了;从某种意义上,也许汉语哲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代表中国本身哲学(Philosophy of China)的开始崛起。人们期望不仅翻译西方的哲学,不仅按照西方哲学的概念整理我们古代的“哲学思想”(即目前作为我们哲学二级学科的“中国哲学”),而且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哲学形态,但创造一种新形态的哲学之前提,就是你必须得达到哲学的高度。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汉语哲学”概念的提出,可能仅仅是新形态的中国哲学(不是从二级学科意义上,而是一种新形态的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哲学)酝酿生成的开始。也许再过一百年,我们的后继者做总结的时候,能这样去表达.

关 键 词:哲学研究中心 普遍意义 哲学形态 

分 类 号:H1-0[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