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伯重[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1期101-105,共5页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摘 要: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国际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中,处于主流地位的理论是费正清的“冲击—回应”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这个理论受到了美国年轻研究者的挑战。当时美国的侵越战争正日渐扩大和升级,在从事亚洲研究包括中国问题研究在内的年轻学者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以詹姆斯·佩克(James Peck)为代表的一批哈佛研究生,开始批评以费正清为代表的“哈佛学派”。他们对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从而使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代史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趋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