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体育学院,济南250102
出 处:《医用生物力学》2024年第S01期469-469,共1页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摘 要:目的研究通过比较慢踝(CAI)人群和健康人群穿着高跟鞋平地行走时踝关节冠状面运动控制存在的差异,来探讨不同鞋跟高度对CAI人群踝关节冠状面运动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38名年轻女性,分为CAI组(n=19)与健康组(n=19)。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两组人群分别穿着4种高跟鞋(1、3、5、7 cm)行走时踝关节冠状面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使用双因素重复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翻最大角速度存在组别和鞋跟高度的交互效应(P=0.02),事后检验显示,健康组穿着1 cm与5 cm(P=0.013)、7 cm(P=0.003)存在显著性差异,CAI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健康组相比,CAI组内翻峰值力矩和外翻峰值力矩显著较小(P=0.001),外翻最大角速度显著较大(P<0.001);与1 cm相比,跟高3 cm(P=0.030)、5 cm(P=0.029)、7 cm(P=0.007)冠状面关节活动范围显著较小,跟高7 cm(P<0.001)的外翻最大角速度显著较大;与1、3 cm比,跟高5 cm(1 cm:P=0.030;3 cm:P<0.001)、7 cm(1 cm:P<0.001;3 cm:P<0.001)的外翻峰值力矩显著较大。结论穿高跟鞋平地行走时,随鞋跟高度增加,两组人群踝关节在冠状面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健康组内翻最大角速度随鞋跟高度增加而减小,而CAI人群缺乏良好的踝关节内翻角速度的控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