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佛教一面相——西夏时期净土思想对敦煌石窟功德和功能的新诠释  被引量:2

Buddhism in Xixia: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rit and Functions of Dunhuang Grottoes from the View of Pure Land Thought in Xixia Dynas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沙武田[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

出  处:《西夏学》2020年第2期246-275,共30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16ZDA116)阶段性成果

摘  要:西夏时期在敦煌石窟遗留下丰富的洞窟和壁画,是研究西夏佛教和艺术的宝库。但有趣的是,以莫高窟为主的西夏洞窟营建,其主流方式是重修或重绘之前各期洞窟,壁画题材单一,以"简略之净土变"最为流行,壁画结构形式程式化现象严重,变化不大,艺术性也不够丰富。这种净土变的选择,是与西夏人的净土信仰、净土对西夏佛教各宗派思想的圆融、西夏人对阿弥陀接引的偏爱、西夏人往生观音净土信仰、末法思潮等密切相关联。西夏时期重绘洞窟壁画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佛教功德思想和观念,是和传统的佛教供养、佛塔修造、洞窟营建等功德思想相一致,只是莫高窟西夏洞窟中没有出现体现和记载供养功德的图像(供养人画像)和文字(功德碑记、发愿文),实是这一时期敦煌寺院或官府集体重修的原因所导致,是敦煌石窟营建史上的新现象。至于这一时期重修洞窟体现出来的佛教礼仪空间的功能,或属洞窟传统功能的延续,间有净土礼忏、佛教灭罪、救度、度亡和净土往生接引诸功能,符合西夏佛教及其信仰的特点和特色。因此表面上看似简单且程式化的净土图像,实际上仍然是西夏佛教复杂性和独特性的体现,透过敦煌石窟图像,可以对西夏佛教及其信仰有个侧面的了解。

关 键 词:敦煌石窟 西夏 净土图像 佛教功德思想 洞窟功能 

分 类 号:K879.21[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B946.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