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薇薇
机构地区:[1]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出 处:《刑事法评论》2022年第2期482-498,共17页Criminal Law Review
基 金:昆明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培育项目(项目编号:KKSY201724013)的研究成果
摘 要:作为、不作为的区分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尤其是中断救助行为对刑法教义学造成诸多挑战。从行为外观看它与作为犯相似,具有特定方向上的能量投入;从因果构造看,它与不作为犯相似,缺乏原因力,只是放任、促进了既存的因果流程。评价中断救助本质上是处罚模式的选择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刑事立法与国情。与德日不同的是,我国刑法未规定见危不救罪,遗弃罪的适用范围狭窄,采用作为犯处罚模式在现行立法下相对能够保护法益,既与关于交通肇事后隐匿或移置伤者的司法解释相契合,也能说明中断治疗问题,确保司法裁判的准确性。只有在满足危害行为、正犯性和因果关系的条件时,中断救助行为才能被评价为侵害生命的结果犯。从长远看,我国刑事立法应当借鉴日本的立法模式,增设作为型的遗弃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24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