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认定:理性悖论与经验判断——以昆山“龙哥”案为视角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彭文华 傅亮 

机构地区:[1]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2]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  处:《刑事法评论》2022年第1期205-227,共23页Criminal Law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刑法体系的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ZD19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正当防卫的认定,需要注重客观、理性分析,更应重视主体因素和经验判断。根据对不法侵害人及其侵害方式、不法侵害对象状况以及行为时的情境的判断,刘海龙的不法侵害行为属于《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行凶”。在激烈的持续性打斗中,不能以凶器脱手或者不法侵害人摔倒、逃跑等作为认定不法侵害结束的依据,只要存在不法侵害人继续实施不法侵害的危险,就可以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不法侵害结束后的后继逃跑行为等,可以视为不法侵害行为的持续。在昆山“龙哥”案中,不应割裂行为的整体性,不能仅仅根据反击次数及其可能效果等,来判断防卫之必要性,应对行为进行一体化评价。口角、争执以及拉扯等日常生活行为、互殴与不法侵害有本质不同,不应加以混淆。防卫人以积极加害意思反击不法侵害人,仍然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对实施了助益不法侵害的共同参与人,可以加以适当的正当防卫。

关 键 词: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限度 

分 类 号:D924.1[政治法律—刑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