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炜 刘越男[1,3,4] 王晓光 王涛[1,7,8] 徐永明
机构地区:[1]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 [2]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 [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4]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 [5]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6]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7]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8]南京大学数字史学研究中心 [9]浙江大学文学院 [10]浙江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出 处:《数字人文研究》2022年第4期3-13,共11页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摘 要:2022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领域,数字人文是近20年全球人文领域最大动向,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数字人文的萌芽、发展直至形成相当热度,无疑是全球浪潮的反映和组成部分,也因此更深刻地面临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问题。为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也为了初步厘清这一视野之下中国数字人文需要面对的重要理论问题,本刊特邀刘炜、刘越男、王晓光、王涛、徐永明五位专家进行了笔谈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