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昱茵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政治经济学报》2022年第3期187-193,共7页The Chi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摘 要: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从一开始就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其中有一类争论分外显眼:要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究竟是需要企业向集体所有制转型(董辅礽,1979;何伟,1981),还是需要企业保持国家所有制(蒋学模,1979;李泽中,1982)。事实上,向集体所有制转型并不是效率提升的必由之路,而维持国家所有制也并不等同于自缚手脚。这种分歧从根本上源于一种狭义的、静态的所有制概念,而这种所有制概念既无助于形成改革共识,也无助于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展开合理分析。
关 键 词:所有制 社会主义 生产力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研究——对一种生产关系和经济过程的分析》 生产资料所有者 联合体 社会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
分 类 号:F042.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