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定禅
机构地区:[1]中国佛学院
出 处:《中国佛学》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摘 要:明末普泰是重振法相唯识学至为关键的人物,玄奘、窥基之传承经过长期沉寂之后,得以重新光大,实由普泰之功。普泰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和《八识规矩补注》的出现,使法相唯识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普泰作为明代唯识学复兴的领军人物,其二注上承世亲、玄奘、窥基之学,下启正诲、明昱、广益、智旭、虚舟之说,影响至今,可谓承前启后,在中国法相唯识学史上,普泰无愧是“中兴之祖”。普泰又身兼华严法脉、常演楞严、中兴唯识、贯通性相、词作丰富,可谓涉猎广博。可惜,历来关于普泰的记载极少,研究不多,并散落多处,未有单列一文探讨。笔者特从普泰的称谓、生卒年月及名僧与高僧等三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试图还原普泰的一生经历及与其相关的人事物,使普泰得到客观的历史评价,为明末佛教史的研究,特别是明末法相唯识学复兴的研究提供参考,亦有助于了解明末之后的法相唯识学的趋势所在。
关 键 词:普泰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 《八识规矩补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