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超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出 处:《中国佛学》2022年第1期86-96,共11页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摘 要:中国历史上僧官制度的创立,不仅创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路径,而且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僧官制度设立的意义、初衷、前提与准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梳理,本文指出中国佛教僧官制度的设立,是历史上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既体现印度佛教对于中国社会的认同与适应,更是其转化为中国佛教后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石。据此,本文从历史上僧团组织形式、寺院经济模式构造,分析了僧官制度设立的必要性。此外,本文亦依据宗法制度有关“皇权”与“教权”的秩序差别,探讨儒家依周礼主张“皇权至上”与以人为本的“人文政治”理念,对佛教僧官制度设立所依据的“政主教从”秩序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