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启星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系
出 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0年第3期57-66,共10页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摘 要:出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据时期、成长于二战后的一代台湾知识青年,大多经历了5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在台湾的兴起、60年代的留美学潮、70年代初台湾退出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的民族身份认同危机。此后,他们中的部分知识青年投入了保钓运动,从文学转向政治,并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陈若曦与郭松棻是这一代台湾青年知识群体中值得关注的两例,他们的人生轨迹指引了这一世代里一个知识青年群体的共同追求。他们参与《现代文学》杂志的创办,投身"文革"、钓运,介入高雄事件等历史时刻留下的生命影迹,镌印下了整个60至80年代的历史刻度,联结了一代台湾、香港、大陆的知识分子群体,同时也映射了民族、群体及事件背后复杂、诡谲的历史风云。当他们追寻政治理想并遭遇理想落潮之后,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归文学,但此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却充满了"彷徨":或是摆荡于异乡、故乡与原乡之间顾盼不定,或是陷落在自我与他人、与故乡的困境之中不得解脱,这是一代人共同的精神困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8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