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娄琳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24年第3期126-139,共14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JZD031)
摘 要:数字产品一般以电子传输的方式予以交付。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之中,中国就电子传输关税征收问题目前存在两种策略:一种是延续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MC13)既有的暂免关税策略(Moratorium),为未来中国调节数字经济发展留下关税政策空间;另一种是关税为0策略。那么,中国在两种谈判方案中的成本收益究竟如何?本研究运用法经济学善用的博弈分析方法,以Stackelberg和Cournot博弈模型为基础,构建以政府和企业为主体的分析模型,并以中国和美国为例,研判中美两国在不同互动关系下,中国在电子传输关税征收问题中选择不同策略下的综合关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而言,在中国数字产品竞争力落后于美国阶段,中国选择关税为0策略可以占据一小部分数字产品市场,但是关税暂缓策略可用作对美谈判筹码;从追平阶段到超越阶段,中国都应该选择关税为0的策略。但是当处于追平阶段时,这一策略的收益并不显著,较易受到非关税因素的影响而失去最优性,当处于超越阶段的时候,关税为0策略的收益相当显著,可以视为是稳定的最优策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