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凌建侯[1]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11期13-20,共8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诗学学派研究”(项目编号:22&ZD286)
摘 要:无所不包的融洽性和思想传播的高效性使长篇小说在俄国19世纪众多文学体裁中一枝独秀,成为其独特而亮丽的名片。自普希金至高尔基矗立着“几座孤峰”,他们开创了以首都与外省为独特地理空间,以政治、讽刺、苦难、心理、社会、宗教、哲学等为重要主题的几种传统,特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的创作成为世界各国作家争相学习的对象。如果上述传统是俄罗斯经典小说表现于外的特色,那么更为核心的是探寻人性本质、生命意义的传统,19世纪俄国作家为此传统从不同角度做出有益探索,而东正教思想在其中占据中心位置。20世纪的后继者们也创作出不少举世公认的杰作,但已无法与前辈们比肩。他们生活在“孤峰”下,既是幸运,亦是不幸。幸运的是有灯塔照耀,催人奋进;不幸的是灯塔也会形成枷锁。俄罗斯文坛未来若能再耸立起“新的孤峰”,那大概不会再是小说家,而是在小说的基础上开拓新体裁以引领世界潮流的文学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