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2]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3期57-63,共7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民可行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119720);青岛市社科基金“青岛在校大学生吸烟治理促进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建设研究”(项目编号:QDSKL2201259)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旅游模式多元更迭,旅游市场深度细分的趋势下“,微旅游”这一21世纪以来持续保有一定热度,但对于大众旅游而言仍稍显新鲜的“个性化”旅游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以“碎片化”为底色的旅游模式在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受众、体验形式、消费内容等方面与传统旅游模式有一定区别,正在逐渐转变为旅游者的“新宠”。随着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有效推进,乡村“微旅游”也成为乡村旅游在“后疫情时代”接续以往发展势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很明显,在疫情冲击下,乡村旅游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受到了巨大挑战,并且乡村“微旅游”在产业资源发掘,现代化产业建设,联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仍有待提升。文章通过分析乡村“微旅游”产业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情况与问题,给出其产业韧性提升路径的建议,为提高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性、适应力和抗风险能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与结构提供一定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