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中共阿拉善盟委员会党校,内蒙古阿拉善750306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11期24-30,共7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从农民合作入手构建以乡村为主体的新型发展模式”(项目编号:18VSJ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农民教育思想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探索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的全过程。他们将农民教育置于人自身解放的价值关怀中,从农民教育"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实现"三个维度阐析了这一问题。农民阶级作为私有者固有的"自私、保守、狭隘"的特征决定了农民被教育的必要性;作为劳动者"善"的本性和"革命"的现实性决定了农民被教育可能性;始终坚持以"政治教育"为农民教育的基础、"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教育的根本原则、"农民合作化"为农民教育的根本途径和"强化学校教育"为农民教育的根本方式等实现农民教育的具体方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教育,新时代背景下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教育思想,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农业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农村发展新道路提供学理借鉴。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422.6[政治法律—政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