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6期40-44,共5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与信仰精神的现代性变革及其教育研究”(16BKS101)
摘 要: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形而上的精神生活。"当下"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实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了总体性的改善,但是精神生活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却显得越发严峻。物欲化的生活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的寄托,还恰恰遮蔽了人的个性化发展,那么对于美好生活的"未来"期许又将如何?马克思积极乐观的历史进步论在为人类获得美好生活提供社会历史条件和价值信念的同时,也为美好生活的现实建构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劳动是人自我存在的本质确证,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劳动不仅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提供可靠的价值支点,而且彰显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为美好生活提供"获得感""尊严感"和"幸福感"。
分 类 号:B03[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F014[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