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北财经大学 [2]南京银城地产安徽公司投资部 [3]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 处:《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9年第2期118-127,共10页Advances in China Public Security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课题(编号:2018YFC0807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政府主导情境下多种救灾模式的博弈比较与演化分析”(项目编号:71874024)、“非常规情境下恐怖袭击事件的信号博弈模型与反恐措施优化研究”(项目编号:71571033);“模糊信息粒化建模及在能源消费对公共健康影响研究中的应用”(项目编号:71571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化媒体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约传播演化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71503033);“基于复杂隐性信任网络的可信推荐方法研究”(项目编号:7160202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对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和抗议群众的最优化模型,分析政府和群众在对环境污染项目经济效益认知相同和不同情况下,政府分别采取公开和保密策略的期望损失和补贴与维稳成本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信息下,政府采取公开政策时具有先发优势,期望损失为零;在非对称信息下,政府采取公开政策不一定具有先发优势,关键取决于抗议群众与政府对项目经济效益认知差异程度和群众的抗议活动有效性,当群众认为该项目能给政府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时,并且抗议群众的抗议有效性比较高时,政府便丧失先发优势。
关 键 词: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 优化模型 保密 公开 序贯博弈
分 类 号:D630[政治法律—政治学] X321[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