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卓
机构地区:[1]日内瓦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高等学院
出 处:《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8年第1期35-61,共27页Shando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基金编号:留金发[2018]3101
摘 要:被害人在国际刑事法院的诉讼程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哪些实体可以成为以及如何在个案中成为《罗马规约》中侵略罪被害人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分别考察了个人、国家和国际社会是否在国际法上已被承认为侵略罪的被害人,是否应当以及如何成为国际刑事法院侵略罪被害人。本文认为,国际法长期以来认可国家作为侵略行为与侵略罪的被害人,而缺乏对个人和国际社会被害人地位的关注。然而从国际刑事法院的角度看,与实在法恰恰相反,它应当承认个人和国际社会的侵略罪被害人地位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尤其包括损害与侵略罪间因果关系的建立标准、个体被害人范围的划定及国际社会的代表权等问题,但目前还不应当承认国家的被害人地位。这是由国际刑事法院作为一个国际刑事法庭的基本职能和目的所决定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