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朵[1] 何思锦 周剑英[1] 谢青 杨爽[1] 和智娟 陈奇刚[1] 顾力华[1]
出 处:《四川中医》2022年第1期3-6,共4页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昆明市卫生科技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2019-SW(省)-20);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昆科计字:2019-1-S-25318000001432);昆明市卫生科技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2019-SW(后备)-42)。
摘 要:中风病名最早见于两汉时期,而对中风症状描述最早的记载见于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可见中风之病困扰我炎黄子孙几千年,历代医家虽不断充实对中风的认识及诊治,但中风仍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罹患中风,给社会和家庭都来了极大负担,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医大师”张震教授倡导疏调气机为中医药内治大法之一,该法用于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旨在介绍疏调气机理论,及其运用于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防治,以丰富临床对于中风病恢复期的防治。
分 类 号:R255.2[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9[医药卫生—中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