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越菲[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上海200241
出 处:《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188-199,共12页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转移人口的乡城流动性及其分类治理研究”(编号:18CSH15);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专项研究项目“网络时代社会工作的新服务范式及其实践转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的资助
摘 要:乡村性作为农村社会工作的知识起点,对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塑造性影响往往被忽视且缺乏讨论。基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社会工作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社会工作亟待回到"乡村性"这一概念基点来重思其理论变迁和实践变革。城乡二元视角下的乡村话语倾向于将乡村理解为问题化、被外部塑造的"他者"存在,形塑了传统修复性的农村社会工作。全球乡村转型的复杂性迫切要求展开新的理论话语来重新理解乡村,进而在过程视角、解构主义视角以及"去城市中心主义"视角下重新界定乡村性,这也为当代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注入新的理论要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