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德问题的黄祸》——20世纪初的反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芸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文化与诗学》2020年第2期212-229,共18页Culture and Poetics

摘  要:“黄祸”是研究中国形象时一个绕不开的形象。一般认为“黄祸”是西方抹黑污蔑中国的负面套话,是西方的一种话语建构,展现的是西方社会心理的投射。这一负面形象伴随的是西方殖民的扩张和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等,而希默尔斯耶纳的《作为道德问题的黄祸》对中国政体、君主、中国社会结构和道德体系进行了赞美性描述,提出对基督教的道德学说进行儒教化,因为中国最为强大的是它的道德体系,这些说法带着很强烈的启蒙时代的理想化痕迹,将启蒙理想化时代的中国积极正面形象融入到20世纪初的负面形象“黄祸”中去,让启蒙主义时代的政治浪漫主义及理想国中国在一个污名化的中国形象“黄祸”中回光返照。

关 键 词:黄祸 道德体系 萨姆森-希默尔斯耶纳 国家形象 

分 类 号:D829[政治法律—政治学] B82-05[政治法律—外交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