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法学院 [2]武汉大学司法案例研究中心
出 处:《民商法争鸣》2023年第1期24-42,共19页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Debat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法典》适用中的国家利益保护问题研究”(20AFX01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经济胁迫是以经济损失为内容的威胁,其具备一定程度的非法性后会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在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统一化的过程中,经济胁迫的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考虑到胁迫与显失公平的规范衔接问题,经济胁迫应当被纳入胁迫制度,这一做法也符合理论与实务的要求。胁迫制度并非为了维护意思自由,反胁迫的根本原因在于胁迫的非法性,实质是公权力对私力执行的否定。认定经济胁迫应当在胁迫构成要件的框架下,重点考虑行为的非法性。行为时的环境、意思表示方是否存在其他补救措施、意思表示方是否提出抗议等因素是重要的辅助判断标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