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永影
机构地区:[1]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汉语教研室
出 处:《上海鲁迅研究》2022年第3期190-202,共13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乔纳森·斯威夫特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项目”(18YJC751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的作品是伴随着清末第一次翻译潮流而来的舶来品。1872年5月,他撰写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的第一个中译本《谈瀛小录》在上海《申报》刊登,随后诸多的译本中以1906年林纾的译本《海外轩渠录》影响最大。周氏兄弟与斯威夫特之间的关系始终贯穿着“现代性”这条主线,这里的现代性已经经过中国知识分子的有意选择和改造,对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文化资源重新进行了整合和接受。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始于译介,而周氏兄弟对斯威夫特的接受也始于译介,但却超越了译介的语言本身,他们将西方的叙述模式、艺术技巧和启蒙意识移植并融入中国,在批判和怀疑中探索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