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雷達
出 处:《经学文献研究集刊》2021年第2期138-162,共25页Journal of the Studies on Chinese Classics and Literature
摘 要:中唐天人相分思潮對當時的思想界有著廣泛影響,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經學領域。啖助、趙匡、陸淳的新《春秋》學派開"捨傳求經"之風,對《春秋》災異的解釋趨於客觀平實,而無穿鑿附會之論。晚唐時期,陳岳《春秋折衷論》等一批《春秋》學著作的總體建樹雖不及新《春秋》學派,但這些書中對《春秋》災異的設釋亦與漢儒的"天譴事應"論拉開了明顯距離。此外,唐代的《尚書》學著作傳世者雖極爲有限,但以科舉考試的命題爲視角,可以窺見中唐人對《尚書·洪範》的解讀已頗受天人相分思想的沾溉。因此,總的來説,中晚唐經學對天人問題的新解既是中唐天人相分思潮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構成了宋代"疑經"思潮的前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