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伊玲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哲学系
出 处:《佛学研究》2024年第1期232-240,共9页Buddhist Studies
摘 要:在大乘佛经中,虚空为佛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喻体。虚空的基本涵义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在《涅槃经》中关于虚空喻佛存在两种相反的描述,一种认为虚空与佛性真实平等,另一种认为虚空与佛性存在有、无差别。在南北朝《涅槃经》的解释家中,僧亮、僧宗受到《成实论》无为法非实有的影响,认为虚空非实有,不可证得,与真常的佛性存在显著差别;宝亮与慧远认同虚空与佛性真实平等。宝亮认为虚空与佛性体相相同,差别仅在于没有教化功用。净影慧远认为虚空在无相、非因缘的层面与佛性相同。笔者认为,二种解释方法的差别与解释者持佛性当有论还是本有论有着密切联系,这体现了在汉地僧人在拣择经文与建构体系方面的双向选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