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剑华[1]
机构地区:[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 处:《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2年第1期65-77,共13页Local Culture Research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缘地域下古蜀地区文明起源与早期演进研究》(批准号:21BZS01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山海经》与《楚辞》有“巴蛇食象”或“吞象”的传说,究竟是什么含义呢?古代巴、蜀在农业生产方面都是栽种水稻为主,文化习俗相同,在崇尚与观念方面也是相互渗透。譬如古代巴人崇虎、崇蛇,将虎与蛇作为族群的标识;古蜀先民崇鸟,崇拜龙、蛇,对虎也有敬崇之心,并对大象有特殊的崇奉之情。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对此就给予了充分的揭示。巴与蜀关系密切,但也常闹矛盾,有时候还要发生战争。由此可知“巴蛇食象”或“吞象”,比喻的便是巴、蜀相争。正是由于蛇、象之争,从而为秦朝统一巴、蜀提供了机会。
关 键 词:古代巴蜀 稻作农业 龙蛇崇拜 白虎崇拜 《山海经》 蛇与象
分 类 号:K872[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