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板式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金韬[1] 王春雷[1] 

机构地区:[1]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淮安223001

出  处:《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年第6期538-539,共2页Medical Information

摘  要:目前,全世界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达1500万,结核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结核病疫情十分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标准化疗方案采用的是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板式组合药为主导的一线抗结核药品。方案实施以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治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由于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时间至少6个月,服用药物量大,因服用板式组合药所致的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RS)时有发生[2]。不同人群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亦不同,Javadi MR[3]研究发现,对抗结核药物有不良反应史的复治患者是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OR=5.81,95%CI:1.31-25.2),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服用抗结核药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OR=6.68,CI:1.28-36.2)。另外,导致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众多,据国外文献报道[4],性别、年龄、人种、肝炎病史、嗜酒、等均可能为影响因素,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性研究。

关 键 词:抗结核药物 板式 药物不良反应 结核病疫情 标准化疗方案 肺结核患者 组合药 相关性研究 治疗时间 影响因素 乙胺丁醇 卫生问题 国外文献 高危人群 复治患者 防治规划 方案实施 不同人群 吡嗪酰胺 治愈率 

分 类 号:R5[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