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皓[1] Wu Hao(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11,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11
出 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年第S01期13-20,共8页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基 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三年行动计划(SHDC2020CR1044B);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一流”暨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
摘 要: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听力报告中指出,全球约1/5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由于先天及后天性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可对言语功能、认知状态、学习生活等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人工听觉植入是重建听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Graeme Clark教授和奥地利Erwin Hochmair、Ingeborg Hochmair教授分别研制出多导人工耳蜗系统,并分别于1978和1977年完成首例植入,且都成功实现商业转化并在临床应用至今。近50年来,随着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与言语康复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人工耳蜗为代表的人工听觉植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截至2022年,人工耳蜗已帮助全球范围内100万耳聋患者重建听觉,其中10万以上来自中国。相比之下,只有不到1000例盲人接受了视网膜植入以恢复视觉,20.8万例患者使用深度大脑刺激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人工耳蜗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神经假体。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神经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人工耳蜗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其他听觉植入装置如骨传导听力植入装置、中耳植入系统、听觉脑干植入、听觉中脑植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针对以上最新进展做一系统总结。
关 键 词:神经精神疾病 耳聋患者 耳神经外科 听觉植入 言语功能 骨传导 人工耳蜗 生物医学工程
分 类 号:R764.9[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