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莹[1]
机构地区:[1]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普外二科,河北 涿州 07275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年第10期00282-00282,共1页
摘 要: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的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依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诊断标准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果:Ⅰ类切口的感染率低于Ⅲ类切口,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的感染率要高于女性,结果同样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组成方面,年龄大于61岁的患者手术感染率要比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感染率要大,但不明显;手术时间大于等于2小时的患者的感染率比小于两小时的患者感染率要高,但是同样高的不明显。患者的感染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可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感染细菌进行培养统计之后,发现大肠埃希菌最多,构成比达到31.11%,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为18.89%。结论: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与术后切口的观察及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