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婷[1]
机构地区:[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5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158-159,共2页
摘 要:当今社会,由违约而导致的精神损害事件时有发生。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受害一方当事人并不能够通过违约救济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而是仅能通过提起侵权之诉进行求偿,然而侵权责任尚无法对精神损害提供充分补救,这在司法实践中招致诸多不便。同时,域外不少国家逐渐开始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实践的亟需与理论的沿革体现出确立违约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因此,有必要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进行分析,以解决当前法院裁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