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熊俊[1] 肖慧华[2] 杨骏 胡丹[1] 刘梅花[1]
机构地区:[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江西南昌330006 [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西南昌330006 [3]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南昌330004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0年第4期00107-00109,共3页
基 金: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2017A043);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20171BCB23093)。
摘 要:基于穴位敏化学说,比较不同灸时×施灸间隔的热敏灸疗方案干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探索优化组合。方法:采用多因素设计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20例合格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A1B1组:15min灸时、每日一次;A1B2组:15min灸时、隔日一次;A2B1组:40min灸时、每日一次;A2B2组:40min灸时、隔日一次。每组均在风池-大椎-肩井构成的区域内选取灸感最强的热敏穴位施灸。治疗10次,随访3个月,观察指标为软组织症状与体征积分、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按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结果:治疗结束后,四组间软组织症状与体征积分、简化McGill量表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2B2组与A2B1组没有差异,其余组间比较均有差异。随访3个月,四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2B2组与A2B1组、A1B1组与A1B2组没有差异,其余组间比较均有差异。临床整体疗效比较,四组间也有差异,其中A2B2组疗效最佳。结论:每次40min灸时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优于15min灸时。相同灸时,每日一次优于隔日一次,但是远期疗效没有影响。
关 键 词:热敏灸 颈肩肌筋膜炎 单位灸时 施灸间隔 多因素分析
分 类 号:R246[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