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庄丽梅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
出 处:《真情》2020年第11期217-217,共1页
摘 要:心灵对接受到的感性表象所作出的不恰当甚至错误的判断被称为“幻相”,也有人将其称为“幻相”或“假象”。追溯其起源,最早是由弗兰西斯·培根所提出,他是“四假象”说的提出者,指出妨碍人们正确认识的四种假象。他将“幻相”提升到哲学高度,康德借鉴了培根“四假象”说中的种族假象,进行了批判与创新,在其基础上提出“先验假象”的概念,康德认为幻相的产生原因是人类理性对知性进行超经验的使用而产生的,即由于理性对自己本分的僭越而造成的,这里将对康德的“先验幻相”概念的产生原因和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