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非典型作格不及物构式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榕 李芬 

机构地区:[1]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出  处:《时代人物》2021年第15期31-32,共2页Times Figure

基  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MS034)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本文立足于语法化的角度分析了汉语非典型作格不及物构式产生的原因。首先,及物构式的高语用频率决定了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及物构式进行表达。其次,语言的话题性以及人们的表达需求也起到了驱动作用。在语法化、话题性的共同制约下,典型作格不及物构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旁格成分被创造性地放置在了原有宾语的位置,形成了非典型作格不及物构式。这类构式的形成也体现了语言和认知的经济性原则,有力地证明了语言与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密切相关。

关 键 词:非典型作格不及物构式 语法化 语用频率 话题性 

分 类 号:C[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