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宗荣
机构地区:[1]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2 [2]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出 处:《时代人物》2021年第26期1-5,共5页Times Figure
摘 要:柏拉图在“日喻”和“线喻”中讨论的理念论,有力地抵制与批判了当时盛行的智者派关于知识的“相对主义”与“怀疑论”;它使得科学知识成为可能,因为科学家可以“不去管”实际可见的特殊的东西(殊相),而是处理本质的东西或普遍的东西(共相),即处理“规律”。但是,真正继承柏拉图理念论的欧陆学派,却一直被英美学派所“边缘化”;整个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是亚里士多德(亚氏)批判柏拉图理念论的《范畴篇》和《形而上学》;它决定了“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色,以及公元前335年亚氏重回雅典以来整个西方哲学的走向:亚里士多德主义,而不是柏拉图主义。因为所谓“理念”,不过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是客观物质世界在我们主观精神世界中的“反映”。本文的目的是,在柏拉图日喻和线喻的“肉眼可见世界”与“心灵可知世界”中,通过两种不同的“殊相-共相”的辨析,主张与论证理论信息科学的“属性论”(十二属性),批评与补充亚氏的“范畴论”(十范畴),动摇形而上学本体论支撑的西方哲学理论框架。在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都乐意抱着智能手机不放,我们应当告别亚氏,“回到柏拉图”,对于理念论进行理论信息科学的解释,以利弘扬“信息主义”的时代精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