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万芳
机构地区:[1]四川传媒学院
出 处:《山海经》2021年第35期0026-0026,0094,共2页
摘 要:“饥饿”常作为一种书写主题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值得注意的是,“饥饿”并非只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生理现象,作家们更多的是依据一定的艺术目的对“饥饿”进行叙写。这时,作家笔下的“饥饿”是一种颇有深意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张贤亮是一个有着“苦难的历程”的作家,他将自己的“故事”放进他的作品《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里。通过在新时期反思文学思潮中对知识分子的“饥饿”书写,他不仅实现了记录饥荒年代的“饥饿”回忆的写作初衷,还更加深刻地剖析了由“口食饥饿”“文化饥饿”等所构成的知识分子深层意味的“饥饿”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2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