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提高临床自体输血率的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雪雁[1] 汪敏华 刘丹妮 

机构地区:[1]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简阳6414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年第10期201-202,共2页

摘  要: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种异体输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一直占据较大比重,但同种异体输血不可避免存在输血不良反应风险,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自体输血作为一种输血方式已有近200年历史,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底艾滋病出现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自体输血占到整个临床输血的40%左右,其中澳大利亚60%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美国为80%以上,日本则高达80%~90%。随着我国对异体输血风险关注的增加以及局部地区临床用血紧张形势的加剧,自体输血技术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自体输血的内容也在不断延伸和丰富。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规定: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制定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等输血技术管理制度。《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要求:输血科建立与麻醉科和手术科室有效沟通,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国家相关部门对自体输血高度重视并纳入相关考核体系。因此开展血液保护刻不容缓,需要各级医院的高度重视,形式多样的血液保护方式和适当的奖惩措施将促进血液保护工作的稳健发展。

关 键 词:临床 自体输血率 管理模式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