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成 聂承静[1] 刘彬[2] 杨林生[3] 张永芳[1]
机构地区:[1]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2]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191-194,共4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环首都地区森林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模式实证调查与跟踪研究”(18YJCZH132);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XDA23100400);河北经贸大学科研重点项目“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约束下的优化配置研究”(2020ZD02)。
摘 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交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经济手段,在中国建立和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时期,亟需加强森林碳汇市场理论和案例研究。本研究首先对森林碳汇功能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然后对国内外的森林碳汇市场案例进行了解析,最后在综合国内外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全国森林碳汇市场建议: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建设、完善森林碳汇量测量标准、完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培养碳汇交易专业机构和人员、提高林农森林碳汇意识、创新森林碳汇绿色金融等,研究成果可为森林碳汇交易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案例实践支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