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思聪 何昕[1] 王雪[1] 赵振河[1] 杨巨庆[1]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年第5期221-226,共6页
基 金: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项目名称:茵栀黄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减轻乳鼠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肝损伤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371)。
摘 要:背景及目的新生儿黄疸又名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是一种由于新生儿胆红素(Bilirubin)的异常代谢而出现的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SB)水平上升,因此呈现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一系列临床特征的普遍疾病可见于50%以上的足月儿和 80%以上的早产儿,当机体TSB水平超过221 μmol(足月儿)或256 μmol(早产儿)时,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造成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如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及肝损伤。茵桅黄是由茵陈、桅子、大黄、金银花等中药组成的,其保肝退黄的作用已得到认可。而关于茵栀黄对NHB所致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报道少之又少。目前已知茵栀黄降黄机制是通过降低β2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活性,减少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的合成,减少肠肝循环,从而加快黄疸消退,但茵栀黄的降黄机理与其调节肝功能机制的关系尚未证实。本研究探讨茵栀黄能否减轻NHB所致的肝损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