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宇清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年第8期16-18,共3页
摘 要:探讨核苷类药物使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所达到的疗效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80例,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实验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B组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其他合并病症的出现情况,其他合并病症包括肝性脑病、感染、电解质紊乱。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关物质水平以及Child-pugh得分,Child-pugh得分即为肝能力定量评估分数,得分越低则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越好。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BV-DNA的载量情况,HBV-DNA即为乙肝病毒的DNA定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状况出现率,不良状况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作为比较标准。结果 实验A组患者的其他合并病症的总出现情况为37.5%,实验B组患者的其他合并病症的总出现情况为5%,则实验A组患者的其他合并病症的总出现情况大于实验B组患者的其他合并病症的总出现情况。实验A组患者的Child-pugh得分大于实验B组患者的Child-pugh得分,实验A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水平均超过实验B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水平,但实验A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小于实验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DNA值无过大差别,不作对比性,P>0.05;在治疗后,实验A组患者的HBV-DNA值大于实验B组患者的HBV-DNA值。实验A组患者的不良状况出现率为12.5%,实验B组患者的不良状况出现率为5%,则实验A组患者的不良状况出现率大于实验B组患者的不良状况出现率。结论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使用核苷类药品,其治疗的疗效要比常规治疗药物好得多,能有效限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扩散,抑制病情的发展,同时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好转。
关 键 词:核苷类药物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应用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