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莉[1]
机构地区:[1]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出 处:《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年第12期65-66,共2页Popular Science
摘 要:全球化的推进,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重构了世界社会经济格局,多元文化思潮涌起。大学生思维活跃,其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觉悟受外部环境影响更大。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认同感,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高等院校是引领和塑造国民价值观念、提升国民素质的教育场域,其思政教育制度设计往往反映国家价值观导向。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已进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阶段,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初步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教育方法逐渐丰富,并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思政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高校思政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推进。尽管其他国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与我国有诸多不同,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现代语境下公民教育发展变化的普遍趋势,借鉴国外高校公民教育的经验,探讨公民教育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嵌入的路径,从而提升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效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