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输血方式对急性大失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婵桂 宋镜南 张晓云 

机构地区:[1]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2]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检验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3]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年第10期17-19,共3页

摘  要:探讨临床中针对急性大失血患者采取单采血小板输注单用及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在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大失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同组别的划分依据为输血疗法的不同,对照组内的41例患者均采取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法,观察组内的41例患者均在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法基础上给予冷沉淀凝血因子疗法,对不同组别患者在开展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及红细胞比容(HCT)等血常规指标,同时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在开展治疗前,FIB、TT、PT及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PLT、HGB及HCT等血常规指标相比较的结果显示统计学无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凝血功能指标中FIB更高,而TT、PT和APTT则更低,组间数据比较的结果显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PLT、HGB和HCT均更高,组间数据比较的结果显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②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后者显著更高,组间数据比较的结果显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为17.0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4%,后者明显更低,组间数据比较的结果显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单采血小板输注单用及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急性大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还可有效促进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恢复,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 键 词:单采血小板输注 冷沉淀凝血因子 急性大失血 凝血功能 血常规 不良反应 

分 类 号:R457.1[医药卫生—治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