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淑红[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儿科,山东威海2642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年第2期83-86,共4页
摘 要:分析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20.05-2022.05于本院就诊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计8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均分组别,参比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n=40),探析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丙种球蛋白治疗,n=40)。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转归用时、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ALT、CK-MB)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 探析组临床症状转归用时(退热用时、咽炎改善用时、淋巴结明显缩小用时、肝脏缩小用时)均显著短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ALT、CK-MB)、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指标数值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探析组实验室指标均显著较参比组低;探析组CD4+、CD4+/CD8+高于参比组,CD8+低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探析组临床有效机制(39例,占比97.50%)显著高于参比组的(33例,占比82.50%)数据比较有意义(χ2=5.000,P=0.025)。结论 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运用丙种球蛋白干预可辅助淋巴细胞水平调节、利于症状转归,于临床有效机制提升有显著增益。
关 键 词:丙种球蛋白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T淋巴细胞 干扰素 免疫功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