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微纳制造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1620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直升机传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年第6期44-47,共4页
基 金: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2075318)。
摘 要: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它们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力量,而高校培养的未来科技人才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提供了保障。尤其是近些年,我国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其中很多学历层次较高的毕业生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他们积极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在科研院、高科技企业或高校等不同的岗位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抉择-高校的培养教育。由此可见,高校不仅仅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这些科技人才科学家精神的启源地。它们为科技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如今,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摇篮,是培养大学生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场所,为国家科技人才的供应提供了保障。因此,高校担负着培育大学生科学家精神的重任和责任,并以科学家精神激励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13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