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药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年第6期22-25,共4页
摘 要:探究分析抗病毒中药分布规律时,以数据驱动为基础展开实质性的研究。方法 此次信息来源于《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万方、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等覆盖范围中的中药文献,借助系统发育树实施共现、频数分析等,标准化处理,高效挖掘抗病毒中药活性分布规律。结果 共筛选抗病毒中药共511 味,大多使用的中药材为板蓝根、柴胡、甘草等,属于高频药材,主要是因为对于病毒实施抗病毒的干预中,金银花、板蓝根、黄芩最常见,有独特的优势,其归属于肺经、肝经,性寒、味苦;2003 年非典时,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最多的要属板蓝根、苦豆子等。另外,在众多的抗病毒中药中,多糖类、黄酮类均是非常有效的成分,且在系统发育树上,564 个基原物种显现出极其明显的聚集性特征,抗病毒中药中,豆、蔷薇、菊、唇形科等最多。结论 对抗病毒中药分布规律的分析时,以数据驱动为基础展开实质性的研究得出,归肺经、肝经为主的源菊科、唇形科、豆科等中药,表现为味苦、性寒的特征,有较强的抗病毒的作用,其中多糖类或黄酮类成分是非常有效的组分,分别包含的有黄芪、板蓝根多糖,以及槲皮素、咖啡酸等,存在的这些规律为病毒的防控候选中药,提供参考依据,以及给予一定的借鉴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