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维[1]
机构地区:[1]北华大学
出 处:《你好成都(中英文)》2023年第12期0136-0138,共3页
基 金:北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物权法 >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设计典型案例》;项目编号: 202221xjyb。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权益,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个人信息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而敏感个人信息比之一般个人信息,与人格尊严等权益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易因其被侵害而使信息主体受害,因此有必要提高保护敏感个人信息的力度。近年来学界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各层面的研究分析,而各国各地区也将其纳入法律规范的范围。但要实现对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就首先要在理论上厘清它的内涵。如今各国各地区法律都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了定义,但是对其进行定义的方式并不相同,主要有法律列举、情境说和目的说。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总结过去经验以及分析社会新问题的基础上而诞生,采取了列举和综合考量相结合的形式,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了科学定义。但《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敏感个人信息概念的界定尚不能完全涵盖可能受到损害的敏感信息类型,应当考虑信息在不同场景下的敏感度变化,确立场景化的界定方式为辅助手段,实现敏感个人信息的精确判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