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广东广州510378
出 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年第7期11-13,共3页
摘 要:“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蓙”是中医治水的三大原则,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中医从宣发汗液、利水泄浊、活血化瘀的方法从而改善机体水液代谢。水液代谢失常在中医表现为水肿,临床医学上通常可有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水肿。在血液病中急性早幼粒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由于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毛细血管渗漏从而导致诱导过程中出现维甲酸综合征,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全身水肿等水液代谢问题,西医治疗以激素改善毛细血管渗漏减轻水肿。祖国医学虽无维甲酸综合征这一病名,但中医认为维甲酸综合征出现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过程中,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虚劳范畴,其病机根本为脾肾亏虚,其诱导过程中出现的水肿,中医病机通常认为是诱导过程中出现的维甲酸综合征为脾肾两虚的基础上感受湿热毒邪,水液代谢失常,水液溢于脉外,从而出现水肿等一系列表现。治疗上遵循其中医发病机制,因其脾肾亏虚为本,在补益脾肾的基础上,肺主宣发肃降,肺气虚则水液宣发失常,肾主水,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肾气虚则水液代谢失常,正如《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故从宣发汗液、利小便、活血化瘀的方法改善患者水肿,强调肺、脾、肾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以期在中医理论的参与下,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本病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水肿多是针对心肾功能所致水肿,在血液病水肿方面,由于血液病具有急、危、重等方面的特点,中医参与较少,然而笔者发现,临床上应用此法治疗维甲酸综合征疗效颇佳,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激素用量,特此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