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金平
机构地区:[1]北京市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12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年第7期0110-0113,共4页
摘 要:分析小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方法 在2020-2021年期间,在某儿童医院共收集了124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按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DEC)分离培养程序,在MAC琼脂上进行了培养,并鉴定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可疑菌,随后采用API20E生化鉴定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DEC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124例腹泻患儿样本中,年龄<1岁的患儿检出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DEC)(29.03%),年龄1-2岁的患儿检出15株DEC(48.39%),年龄3-5岁的患儿检出7株DEC(12.58%)。年龄段1-2岁的患儿检出率最高,其次是<1岁和3-5岁的患儿。性别对致病性DEC的检出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124份样本中,共检测到31份携带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携带率为25.00%。各类型DEC的检出率分别为:肠粘附(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25株(20.16%)、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2株(1.6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3株(2.4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1株(0.08%);未检出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结论 小儿腹泻中DEC主要由EAggEC引起,其次是ETEC,并且感染以1-2岁小儿为主,DEC的这五个病原群携带不同的致病性,其侵袭性也是不同且复杂的,需要及时检测以便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