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樊永忠[1] 王伟[1] 陆坤 戴和军[1] 孙夕峰[1]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年第8期55-58,共4页
摘 要:分析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BPPV)患者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tBPPV认识,减少延误诊断。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或门诊患者中颅脑外伤后眩晕患者,根据患者病史及相关床边检查,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中枢性眩晕。结果 共收集到196例颅脑损伤患者有眩晕症状,诊断tBPPV患者41例(占总数20.9%),41例中23例(56.1%)伴有中枢性眩晕,其中单侧后半规管结石31例(75.6%),单纯水平管结石3例(7.3%),后半规管同时伴水平半规管4例(9.8%),双侧后半规管3例(7.3%)。复位后症状完全改善有12例(29.3%),明显改善21例(51.2%),稍有改善8例(19.5%)。41例患者中确定诊断23例(56.1%),可能诊断及存在争议综合征18例(43.9%),但经耳石复位法治疗有效,也诊断为tBPPV。外伤后1周内诊断9例(21.95%),外伤后8天-31天诊断23例(56.1%),外伤3月后诊断9例(21.95%)。结论 颅脑损伤症状容易掩盖tBPPV症状,位置试验不典型率高,容易漏诊及误诊,手法复位治疗后残留头晕眩晕症状比例较高,尽早床边检查可及时诊断tBPPV。 。
关 键 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颅脑外伤 临床特点 诊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