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降低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文娟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年第7期0084-0088,共5页

摘  要:血管活性药物是常见且重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根据传统的分类,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首先,血管活性药物通过作用于不同的血管受体,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胆碱能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腺苷受体和内皮素受体,来调节血管的张力。其次,这些药物还可以通过神经调控机制发挥作用。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主要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药物通过控制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递质来产生效应。多数血管收缩药物通过释放三磷酸肌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发挥作用。这种作用机制能够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增加血管的紧张度。临床上常将此类药物用于改善血压、心脏排出量和微循环,如应用不当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药物骤然增多或减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内脏缺血,心律失常,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组织坏死,或者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如何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管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是临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方法 心内科于2019年 6—11 月成立品管圈,经过查阅2016年INS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及相关文献资料,选取“降低住院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致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随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相关文献,科室制定了PVC静脉炎检查表格来协助鉴定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正确措施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该活动后,在患者外周留置针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方面,品管圈活动前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7% ,而活动后则降至3%。这表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患者外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 键 词:品管圈 血管活性药 血管活性药 

分 类 号:R473[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