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驰[1]
出 处:《时代人物》2023年第16期65-68,共4页Times Figure
基 金: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常德地方党史人物研究”(课题编号:XSP22YBC634);2023年常德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中国译介马克思主义第一人”赵必振思想研究(课题号:CSP23YC06)
摘 要:20世纪初期,中国内忧外患的境况改变了许多人的思想和命运,赵必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面对动荡的时局,赵必振从一名文人书生转变为自立会起义的革命者。起义失败后,他逃亡日本,又从革命者转变成了一位翻译新思想的译作者,其翻译出版的《近世社会主义》由于第一次向国人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因此他被誉为是“中国译介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回国后,赵必振原本在政府部门任职,但行政事务始终无法和他的理想相契合,最终他毅然辞职,回乡教书,从一名政府官员转变为了一名国学教师。至此,完成了他人生的三次转变,但始终不变的是赵必振救国救民的初心,他是在黑暗中苦苦追寻的探索者,也是点燃真理光芒的燃灯者。赵必振的人生转变给予新时代共产党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39.45